联系我们
2025年元旦假期临近,郑州交警根据往年的交通出行情况,结合当前交通出行特点,分析研判元旦假期交通流量状况,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出行参考。
2025年元旦假期仅为1月1日(周三)一天,天气预报显示当天天气多云转阴,户外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8℃左右,加之假期期间高速公路不免费,因此元旦假期的出行主要以省内和本地出行为主。
元旦假期期间,预计12月31日17时至19时、2025年1月1日17时至20时,郑州市区交通压力较大。
交通压力大的路段主要有:三环沿线及部分出入市口、陇海高架桥、农业路高架桥、京广快速路,市区中州大道、金水路、人民路、花园路、中原路、郑开大道、嵩山路等主干道路。
1.科学大道(西四环—郑大北门)占道施工,东西双向通行受限;2.科学大道与银屏路交叉口占道施工,东西双向通行受限;3.未来路(纬五路—纬四路)东西半幅占道施工,南北双向通行受限;4.文化路与北三环交叉口西北角封闭施工,北向西方向通行受限;5.文化路与东风路交叉口东南角占道施工;6.东风路(东明路—经三路)南半幅封闭施工,东向西方向车辆禁止通行;7.嵩山南路与航海中路交叉口西南角封闭施工,北向南、西向东方向通行受限。
节日期间交通压力增大,驾驶车辆要减速慢行,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若发生“人未伤、车能动”的两车轻微交通事故,请事故双方尽快通过12123APP进行视频快处,避免长时间占用道路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
郑州市教育局昨日发布通知,2025年寒假时间确定,全市中小学和普通高中学校寒假将于2025年1月22日开始,2月13日截止。
通知要求,幼儿园在不影响幼儿家长工作的前提下,可妥善安排寒假期间教职工的休息时间。郑州市属职业学校寒假起止时间,由各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真实的情况自行安排。郑州地方高校的假期工作安排,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行。
寒假前,各中小学要科学组织期末考试,规范考试命题,合理控制考试难度,提高命题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结果要以等级呈现,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各学校要统筹假期作业总量。各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假期生活,适当使用电子设备等电子科技类产品,热情参加劳动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
郑州计划加密多条国际航线将恢复曼谷、河内国际航线日,河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会同省商务、公安、文旅、外事等部门,共同举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宣讲会。本次宣讲会围绕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条件、手续办理、停留区域、便利措施以及在豫管理等热点问题,向现场旅行社、涉外航空公司等涉外企业代表,深度解读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新变化、适合使用的范围、申请流程以及边检便利通关措施。
据了解,自新政策于12月17日公布实施以来,“周五下班去中国”已成为当下海外社会化媒体新热点,一些外国游客选择周五下班后飞往中国,游览中国的城市和景点。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方式不仅为时间紧张的游客提供了便利,也让年轻一代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昨日的参会人员表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风向标,随着国家移民管理局进一步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河南和郑州将充分的利用好政策带来的便利,更好服务支持河南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省还将充分的发挥免签政策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吸引更加多的外国商务人士来豫进行商务洽谈、投资考察等活动。
据南航河南航空地服部值机室主任李江介绍,“240”政策的出台,预计将带来航空客流量增长。其中,国际航线国人员过境免签时间延长至240小时,为外国人入境中国提供便利,吸引更多人选择乘坐飞机来华。免签人员可在24个省份的允许停留区域内跨省域旅行,也将带动国内航线客流量的提升。
目前,南航河南航空已开通伦敦、卢森堡、日本、首尔、吉隆坡等多条国际航线,东京航线和吉隆坡航线班,同时计划恢复曼谷、河内国际航线。下一步,将加大在航线拓展、运力投放、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为旅客提供更丰富便捷的出行选择。
河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宣讲会中指出了该政策的4条变化。这中间还包括延长了停留时间,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的停留时间由原先的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即10天),为过境旅客在中国旅游、商务、访问和探亲等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时间;增加了适用口岸,新增山西太原武宿、江西南昌昌北、山东济南遥墙、湖南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等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境口岸,使得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极大方便了过境旅客的出入境选择;扩大了适合使用的范围,合乎条件的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4国人员,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时,可从24个省(区、市)的60个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签入境,并在规定区域内停留活动不超过240小时;允许跨区域通行,相较于原有的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此次政策调整最大特点是允许过境免签的外国人跨省域旅行,即在24个省(区、市)的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可自由流动,不再局限于单个省份或个别区域“同进同出”,便于外国人合理规划行程,灵活安排旅行路线,跨省多地开展旅游、商务等活动,逐步提升政策吸引力。
今年以来,在系列免签政策带动下,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外籍旅客超过9.2万人次,同比增长256%。其中,通过免签政策入境外籍旅客约为1.73万人次,占入境外籍旅客总量的36.4%,同比增长约12倍。“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放宽优化,时间更长,范围更宽,有效提升了外国旅客来华便利性,让外国旅客有更多的途径和更充分的时间来感受河南深厚的文化渊源。下一步,河南边检总站将逐步优化出入境通关流程,更新现场软硬件设施,强化出入境通关保障,进一步提升旅客通关便利性和体验感,积极助力免签政策发挥更大带动引领效应。”河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江梦笔表示。
走进巩县兵工厂招待所遗址,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展现了巩县兵工厂辉煌的历史。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天井院片区)项目是巩义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设计布展。
2024年,巩义市将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天井院片区)项目列为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最重要的包含天井院展示区和文化展示区两部分。天井院展示区是巩县兵工厂的特色标识和兵工生活的缩影,既体现了民国“中西合璧”的工业建筑风格,也展现了传统窑洞的地域特色;文化展示区生动再现了巩县兵工厂从1914年筹备,到1937年11月奉命南迁,共23年的光辉历史。
巩义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葛翔介绍:“巩县兵工厂是河南省唯一的、最早引进外资兴建的大型军工生产企业,代表了该时期国内兵工制造业的较高水平,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天井院布展设计的具体方案正在优化中,待布展完成后全面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多地提出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这是否意味着取消公摊?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将给购房人带来什么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发布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市实行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
根据这份通知,套内建筑面积(专有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所组成。通知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前应当公示被分摊的共用部位的名称、用途、位置、面积,参与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商品房的名称、用途、位置、面积、分摊系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并不代表取消公摊,公摊成本会计入套内建筑面积价格中去。“不论以建筑面积计价,还是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只是两种不同的计价方式,总购房成本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比如购买一套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是200万元,套内建筑面积是80平方米,那么,按着建筑面积计价是每平方米2万元,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是每平方米2.5万元。
我国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据了解,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一般由两部分所组成: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不同楼盘公摊比例不同,购房者可能并不清楚,易产生面积纠纷。按套内面积计价,能大大的提升透明度,让购房者清晰地了解所购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但如果仅按套内面积计价,也可能会引起出现开发商降低公共部位建设标准、部分购房者产生不需要承担公共部位责任的错觉等诸多问题。
虞晓芬认为,可推广在售楼部现场和产权证上同时标注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面积的做法,解决公摊“糊涂账”问题;各地结合自己特点可探索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同时明确按建筑面积计价的价格和按套内面积计价的价格。
刘琳说,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一直以来被诟病的公摊过大、测量过程不清晰等问题,倒逼房地产开发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住宅品质,把公共部位设计得更加集约高效。在总价计价基础上,同时增加套内面积计价方式,可以使消费的人的购房成本更清晰,有利于购房选择。
烘焙师、民宿管家、医疗护理员、全媒体运营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近两年来,慢慢的变多人热衷于考证,以此获得一技之长、增强职业发展竞争力。
记者从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了解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是针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外的一些社会通用性强、技术技能要求高的职业或工种。其中既有美容师、包装工、广告设计师等传统职业,也包括调饮师、碳排放管理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新职业。
与过去由政府统一考评发证不同,现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经实施社会化评价。即劳动者能够最终靠所在单位或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认定获得证书。
那么,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的考证推荐,大家怎么样来判断相关证书是不是国家认可的,能否对就业和职业认可有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存在一定从业规模且相对成熟的职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收录至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为大典的三、四、五、六大类共计1000多个职业。报考前,你们可以查找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是否有相应职业。
在上述基础上,还要看相关职业是不是具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对职业的定义、技能等级和培训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后,评价机构再据此进行规范考评。
据了解,目前在用的国家职业标准约600个,报考人可以到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进行查询,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水平等报考要求均包含在其中。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目前企业评价方式比较多样。除理论知识测试,一些企业还将“考场”搬到码头、车间等生产一线,结合平时业绩进行技能水平认定。
此外,人社部门还遴选确定了一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通过他们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社会人员和不具备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技能认定服务。
二者虽然面向的群体不同,但颁发的证书具有同等效力。需注意的是,一定要认准经过人社部门备案的机构,有关信息可通过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公示查询系统”查询。
专家提示,除危险货物和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准入类职业外,普通技能型工作国家并没有硬性门槛要求。特别是一些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还在陆续制定中,因此,不是必须考取相应证书才能从事新职业。
对使用“政府主推”“×××部”“原×××部”“”“包过”“不过包退”“速成”“上岗必须”“×天拿证”“零基础包拿证”“挂靠”“挂证”“轻松月入过万”“高薪入职”“内部推荐”等字样的,一定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劳动者获得的技能类证书,通常能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查到,参评人输入证件号码、姓名、证书编号中的任意两项即可免费查询。
为鼓励更多人提升技能,近年来国家持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关证书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
根据规定,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企业的在职职工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每人分别按照最高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标准申领技能提升补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9月,全国共有219万劳动者获得36亿元技能提升补贴。
技能提升补贴政策长期执行,但放宽参保年限到1年等优惠政策,目前是执行到2024年12月31日。合乎条件的劳动者记得抓紧最后的窗口期进行申请,社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放补贴资金至申请人本人的银行账户或者社保卡。
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吗?12月25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关于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旨在支持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至2039年12月31日。
本《通知》所称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以下简称大龄领金人员)是指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而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失业人员。
支付标准上,《通知》明确,大龄领金人员在本省范围内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缴费,其中按我省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标准的部分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从“失业保险待遇支出”科目列支。可享受该政策期限按照大龄领金人员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月数计算,最长不超过11个月。
符合条件的大龄领金人员以个人身份自行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缴费,按照“先缴后补”的原则,可凭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凭证,到现场或通过网上申报的方式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由失业保险基金承担的费用。
大龄领金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或出现法定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情形的,停止享受由失业保险基金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距离放寒假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家长已经在规划孩子的假期生活。记者调查发现,持续升温的旅游市场花样百出,冰雪游、民俗游备受欢迎。动辄上万元的研学活动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情况。伴随着多孩家庭出游需求增加,酒店房型及旅游套票也亟待升级,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多选择。
多家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哈尔滨再度位列冰雪游热门目的地榜首。12月21日上午10点,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听说有人凌晨3点就去园区门外排队,那可是零下20多摄氏度啊,真是太拼啦!”徐女士没想到,网红城市“尔滨”热度丝毫未减,“等到孩子们放寒假,排队场面估计更壮观。”
据了解,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为主题,园区设计和建设融入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元素,面积增加到100万平方米,用冰用雪量达30万立方米。备受欢迎的超级冰滑梯也升级为24条滑道,长度达到521米,等候区还搭建了近300米长的防风暖棚。
除冰雪游以外,文化气息浓郁的民俗游也成为热门之选。“虽说年年有春节,但今年是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更有意义。”在秦女士看来,带孩子去山西感受年味儿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山西冬季文旅活动以“三晋迎春 冬乐民俗”为主题,自2024年12月1日持续至2025年2月13日。活动期间,将组织并且开展民俗社火、冰雪度假、古建研学、温泉康养、冬景摄影5个方面260余项活动。
“平遥古城非遗过大年应该会挺热闹的,可以让孩子近距离感受一下庙会、舞狮之类的民俗文化活动。”秦女士觉得,山西的古建资源和历史底蕴也独具魅力,“今年,《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的古建,孩子很感兴趣。我们打算以取景地为线索,到太原、晋中、大同这一些地方来一趟深度游,看看晋祠、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等古建,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即将到来的寒假,研学游同样再掀热潮。在一家文旅平台上,研学线路品类繁多。从穿越周秦汉唐、寻根华夏源头、重走丝绸之路的人文素养系列,到参观科技公司、了解前沿科技、探访实验基地的名校名企系列,再到深入雨林科考、雪原旷野撒欢儿、寻访山川秘境的自然户外系列,可谓“万物皆可研学”。
相比起普通旅游团来说,这些研学线路普遍价格不菲。以哈尔滨的7日营为例,每人收费9980元,且费用不包含往返大交通。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无论选择火车还是飞机,整个行程下来都将人均过万。
此外,平台还推出不少国际游学线日亲子英文课项目,接受5~12岁孩子及家长报名,行程内容有少儿英语课程、成人英语课程、英国学府访学、历史名城探索等,每人收费56800元,亲子同行需要113600元。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也看到一些机构推出五花八门的国内研学或国际游学线路。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项目,真能如宣传所说让孩子收获颇丰吗?
今年暑假,吴女士在西安旅游时曾目睹研学团的真实的情况。“所谓的导师举着旗子,带着一群统一着装的孩子在博物馆门口拍照,孩子们无奈地按照导师指挥摆姿势,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像流水线一样。”在博物馆内,吴女士发现导师并不关心孩子们的举动,“有的聊天,有的打闹,还有些甚至直接坐在地上玩手机或者电话手表。”吴女士不禁感慨:“家长花了高价,原以为能让孩子学到点东西,结果可能连最基本的旅行团都比不上。”
运营北欧游学线年来,侯先生也见过不少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情况。“比如主打体验芬式教育的9天7晚亲子营,乍一看行程似乎还可以,每人34990元也算说得过去,但仔细一看,这个费用居然不含国际段往返机票,那价格就太虚了。”侯先生提醒,在选择游学项目时,一定要问清细节,“像北欧线路中,狗拉雪橇、驯鹿农场这些通常都会去,但狗拉雪橇有在封闭场地拉5到10分钟的,也有在森林和结冰的湖面上拉40分钟的,二者差别很大。”
寒假期间,亲子客群注定会成为旅游人群中的主力军,多孩家庭出游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不少多孩家庭在入住酒店和购买套票时遭遇尴尬经历。
“老大10岁,老二6岁,想趁寒假带他们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结果发现好多酒店的房间最多只能住3个人,我们一家四口就要多订一间,既不划算又不方便,还少了家庭旅行的温馨体验。”蔡女士在平台上搜索时看到,一家酒店的“豪华家庭房”和“动物城亲子房”均只有1张大床和1张单人床,且不提供加床。
套餐详情显示,房间最多可住2名成人和1名儿童。配套的温泉门票也只有2大1小。而在另一家酒店中,“亲子大床房”也只有1张1.8米大床,房间最多可住2名成人和1名儿童。即使是每晚售价1669元的“亲子套房”,也只提供1张1.8米大床,同样最多仅可住2名成人和1名儿童。
“现在二孩家庭、三孩家庭慢慢的变多,酒店在房型设计上是否也可以升级一下,给大家提供更多选择?”蔡女士了解到,已经有一些酒店尝试作出改变,“比如在三亚,有酒店专门提供最多可住4人的亲子房,里面除一张1.8米的大床以外,还有一张上下铺。有些家庭套房里面是2张1.8米大床,并配有双卫浴,早餐也直接提供4份。”
对于多孩家庭来说,选择旅游套票时也常常会很为难。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为例,在点评网站上,亲子2大1小会员专享门票平日售价790元,而1大1小的亲子票平日售价675元。套餐列表中,并没有2大2小的选择。对于二孩家庭来说,只能选择在2大1小门票的基础上,单独再花至少280元购买一张儿童票。
新华社电 24日至25日在京举行的202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冰雪经济”成为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会议不仅专门安排了政策解读环节,各地体育部门也积极交流分享当地推进冰雪运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拉动冰雪经济持续提升的经验做法和未来规划。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提到的一组数据直观反映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她介绍说,在国家统计局信息民调中心的协助下,国家体育总局对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情况做了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其中,2023年入冬以来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64亿人。从参与冰雪运动类型看,“民俗冰雪活动”、“冰雪观赏体验类活动”和“冰雪运动项目”参与率较高。群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推动了冰雪场地设施建设。2023年全国冰雪运动活动场地2847个,其中滑冰场地1912个,滑雪场地935个。
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不断推进,冰雪运动跨过山海关、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以广东为例,截至2023年底,当地拥有冰雪运动活动场地34个,其中滑冰场地24个、滑雪场地10个。
新疆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商洪波介绍说,新疆持续挖掘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价值,推动冰雪“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黑龙江结合筹办亚冬会全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经济,火爆出圈的“尔滨热”,不仅在国内形成热潮,也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在国外“出圈”,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打卡体验冰雪文化。
会议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部署2025年体育工作时表示,要优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构,扩大体育产业规模;聚焦冰雪经济、赛事经济、户外运动经济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加大体育产业政策供给,推动《关于以冰雪运动高水平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落地见效;充分的发挥体育多元价值功能,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以体育所能服务国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