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东方破晓,晨雾渐开,深秋时节,一粒粒咖啡果如红玛瑙般挂在枝条,晶莹剔透。
坐在云南粒述咖啡庄园里,面朝高黎贡山,背靠碧罗雪山,怒江在脚下奔腾,百花在身边绽放,用一杯土生土长研磨冲调而成的瑰夏,唤醒美好的一天……
怒江州也在苏醒。地处被誉为“地球褶皱”的横断山区,这里98%以上的面积为高山峡谷,曾因交通闭塞、地理环境恶劣而一度迷惘,围绕草果等初级产品“打转转”,难以发展高的附加价值产业。2021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对口帮扶怒江州以来,沪滇协作立足当地咖啡“小而精”的生产实际,全方面提升怒江咖啡品种优质化,全力打造“中国精品咖啡上游产区”,更进一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小红豆”的致富“魔力”。
提起云南咖啡,普洱、保山等地名立刻浮现在脑海。相较之下,怒江咖啡显得有些星光黯淡。其实,怒江州南部的自然环境很适合咖啡生长,福贡县知子罗更是举世闻名的云南高黎贡山咖啡种植带的起点,也是最高点。
知子罗,傈僳语意为“好地方”。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明峰来到了这里。近2000米的海拔、立体式气候加上火山灰土壤,在他心中播下了精品咖啡梦的种子。望着行人寥寥的主干道,以及周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八角楼、青砖白墙,他“想为知子罗做点什么”。
机会出现在2022年。12月,市委书记陈吉宁率上海市代表团赴云南省学习考察,位于隆阳区潞江坝的比顿咖啡庄园就是考察行程中的一站。在察看园区功能布局、了解咖啡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情况后,陈书记提出,要把上海的市场优势、平台优势、技术优势与云南的生态资源优势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全力发展具有高的附加价值的特色农业,在改造产业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陈书记的话让我激动不已。谁说农产品只能走低端路线?蓝山、瑰夏等闻名世界的咖啡都是以产地地名来命名的,怒江一定能种出世界顶级的咖啡豆,知子罗也一定能成为世界顶级咖啡的代名词。”方明峰说。
在沪滇协作的推动下,比顿咖啡率先入驻知子罗,并推出“知子罗”子品牌,聚焦瑰夏、铁皮卡、耶加雪啡等高端、精品咖啡开展种植生产。在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本土咖啡企业——粒述咖啡庄园也持续增加优质咖啡豆种植培养面积,并开辟试种田。不远处,庄园入口的巨型展板上写着三句话:这里是世界顶级咖啡产区之一;这里是全中国最大的精品咖啡连片种植区;这里的土壤没有一丝农药残留。
“从鲜豆收割到烘焙、包装、上市,整个环节都可以在庄园里完成。”粒述咖啡庄园负责的人介绍,依托沪滇协作,庄园引入了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设施设备,并在终端销售上对接上海相关领域专家,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指导。
走进闽龙怒江工厂,车间里热火朝天,一袋袋加工好的精品小粒咖啡正打包装箱,即将发往上海。
2022年,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在泸水成立云南全都有生物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闽龙怒江工厂。12月,陈书记考察时指出,要更好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在壮大产业中带动更多就业,在提升“造血”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依靠勤劳双手创造更美好生活。
2年间,背靠上海大市场,闽龙怒江工厂14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以“云南大基地”的资源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为上海消费的人带来一场场“舌尖上的怒江之旅”。“同时,我们以‘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课堂’为理念,有效带动100余人就业、2000余户种植农户增收。”厂长张强说。
王泽是泸水市上江镇付坝村瓦本组傈僳族村民,2024年7月应聘成为闽龙怒江工厂的质检员。从零开始有效学习,在上海师傅手把手地教授下,她逐渐学会了水分、微生物检测,已能独当一面。
“这里每个月工资6000元,离家又近,别提有多开心了。现在,我自己家也拿出了6亩地种咖啡,收入较往年增加了不少。我希望在这里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王泽说。
虽然上海每天可以卖出几十万杯、甚至近百万杯咖啡,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咖啡,更没见过咖啡树。扎根咖啡,对咖啡豆、咖啡产业有着深刻理解,是知子罗咖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初生品牌,知子罗咖啡决定在消费的人体验上下功夫,突出“品”字,让咖啡慢下来。
万事开头难。偌大的上海,人生地不熟,该在何处落脚?了解情况后,上海援滇干部一同忙起咖啡店在上海的选址工作,最终锁定南京西路商圈繁华之地——一处位于常德公寓张爱玲旧居的楼下,还有一处位于石门一路108号,后者紧挨着地铁站,由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免费让出网点自助银行空间后打造。
“这么好的地段,简直出乎意料。我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上海亲人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太感动了。”方明峰说。
“我们想让他们能站稳脚跟,因为‘云咖入沪’的背后其实是整个‘云品入沪’,最终目的是要让云南的农业企业经受市场经济大海的锻炼,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市场的监管与竞争,成长为横跨‘上海大市场’和‘云南大基地’的全产业链企业。”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5月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举办,两家知子罗咖啡豆体验店同期开张。营业至今,不少网友称其为“宝藏咖啡店”“咖啡实验室”,并点赞其咖啡品质以及闻香盲测、杯测、咖啡科普等体验环节。
“慢节奏的体验让咖啡店里的咖啡回归原本的属性,精品咖啡就是要耐心等待、用心品味。”沪上“咖友”杨雪莹说。
如今,在一缕缕咖香的催化下,一粒粒咖啡的种子在怒江百姓心中生根发芽,慢慢的变多人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咖啡师训练营、“千树认养计划”等沪滇协作项目,致力于用咖啡撬动家乡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在沪滇协作的推动下,首批9名来自怒江的学员在上海参加并通过了咖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傈僳族小伙子胡才忠就是这里面之一。半年后,他在第七届上海咖啡大师赛中拿下优秀选手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第二场咖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之前拿到了初级的证书,这次我来考中级。感觉参加过一次考试以后,自己的信心更足了,对咖啡的热爱越来越浓。”胡才忠说。
怒江州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会长祝裕琴也是首批参加咖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学员之一。在上海,他们接受了由上海市技师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培训课程,全方面提升了从咖啡种植到烘焙、冲煮全过程的专业素养,也对怒江咖啡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深刻认识到,要想通过咖啡产业带动家乡发展,单靠种植是远远不足的,要逐步推动咖啡加工及延伸产业高质量发展。”祝裕琴说。
根据计划,知子罗咖啡将在知子罗打造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研学、文旅为一体的庄园,不断挖掘知子罗咖啡产品和咖啡文化的潜力,并通过线上小程序与上海线下实体店联动,让更多人因咖啡走进知子罗、了解知子罗、爱上知子罗,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增收。
闽龙怒江工厂同样在发力。“从咖啡种植品种、咖啡鲜果全红果、紫果采摘分级、咖啡生豆处理法,到烘焙加工、研磨、萃取、冻干,在上海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标准,还陆续开发出了花香、果酸、坚果等数十种不同风味的咖啡豆,并推出冷萃咖啡、挂耳咖啡等创意咖啡产品。”张强说,下一步,工厂将不断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产品研发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当地产业延链拓链。
前不久,位于石门一路的知子罗咖啡豆体验店内,从云南保山带来的一株咖啡树已经结出了火红的咖啡果。这是一个好兆头,怒江的明天也会像咖啡果一样,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