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但这名技工不仅拒绝了邀请,还在后来攻克了西方的绝密技术,被国家重奖800万。
仅是初中毕业,便凭借着自己对机械制造的热爱,和攻坚克难的决心,解开了一直困扰航空制造的难题,金刚石滚轮的制造。
从此不仅解开了西方国家多年来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也加速了我国民航客机、战斗机的生产建造能力。
在农村干力所能及的活,是每个农民的基本素养,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小时候的洪家光,割稻子、收玉米、喂鸡、鸭、猪等等都要帮家里做。
直到7岁那年,家里从农村搬到了市区,父母也在城里找了工作,可收入却也十分微薄,一家人7口人也仅够温饱。
16岁的他不想再给家里添负担,初中一毕业就放弃高中,到经济压力小一些的沈阳黎明技校上学,想着早早学成一门手艺,为家里分忧。
在技校的三年时间里,他总是卯着劲地学,不管是吃饭通勤还是别的时间,都一心扑在专业相关知识上。
1998年,洪家光不但顺利从学校毕业,还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了中国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58车间工作。
好在洪家光没有躺平放弃,而是每天认真地重复手上的工作,做好自己手上的基础活。
痴迷老师傅手艺的洪家光,总是趁着师傅们下班,用师傅的刀具练手,一不小心用坏了,还会被师傅训。
洪家光开始了“死缠烂打”的拜师模式,老师傅见他日常也是踏实肯干,就同意收他为徒。
可对于精密零件近乎痴迷的洪家光来说,一位师傅似乎满足不了他对技艺的渴望。
于是,洪家光前前后后共拜了12位老师傅为师,磨练出100多把不同功能、不一样的材质的刀具,用于日常的零件加工中。
2002年,公司遇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考验,那就是研发属于自身个人的金刚石滚轮。
每个叶片不仅要保持大小一致,误差也必须要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一半的误差。
误差过大,就会导致叶片之间不能牢固结合,在发动机启动后的巨大离心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导致严重事故。
而这项技术,多年来我国一直靠进口西方技术,可随着我们国家发展逐渐强大,西方企图通过限制出口金刚石滚轮出口,遏制我国航空制造的发展。
尽管他学历不是最高的,资历不是最老的,可他却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要向世界发起挑战。
一边请教病床上的老师傅,一边翻遍海量国内外技术资料,密密麻麻地笔记下,都是洪家光攻坚克难的决心。
半个月后他终于做出了第一个样品,兴高采烈地送检后,不合格三个字差点浇灭了洪家光希望的火苗。
失败的洪家光回来后更加刻苦钻研,每天15个小时的超长上班时间,反复地演算数据,一次次推倒重建。
也彻底解锁了西方国家对我们在这项技术的垄断,也为我国航空航天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正是在完成金刚齿轮制造后,西方国家航空公司曾以月薪90万美金的报酬,邀请他过去工作。
在攻克这项难题后,他并没放弃技术上的精进,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钻研之路上。
洪家光不仅先后在多项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还申请了科技立项,一直在改进零件车床加工的精度。
2015年,洪家光带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精研制造技术迭代与创新。
经过长达5年的摸索,历经1500多次的试验后,终于又将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精度,提高逆天的0.02毫米。
也正是他的精益求精的求索之下,一举让我国的零件加工从落后,走向了精深的前列。
国家为表彰他对航空事业发展,带来的飞跃性进步,给与了他高达800万元的国之重奖。
先后完成63项成果转化,84项技术创新,攻克了340多个世界级技术难题,还解决了500多个生产困难。
而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内首席技师、“大国工匠”等诸多荣誉,成为新时代的杰出工人代表。
洪家光也利用当下的视频教学便利,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录制成《车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
先后为2000于余名行业内外人员培训,为我国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添砖加瓦。
1、工人日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洪家光:毫厘之间 精心雕琢》
3、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大国工匠,提升制造精度可达2微米》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