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9月29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举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获奖选手媒体见面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介绍本次大赛江苏团参赛情况。烘焙赛项中国教练组专家王子,电气装置赛项主教练李建军,获奖选手赵智俊、杨艺杰、曹佳豪、李骏飞、刘欣茹、田闰、周秧锋、王子桐分别介绍相关情况和获奖感言。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每两年举办一届,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领先水平。2024年9月10日至15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举行,来自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0名选手参加,中国代表团共派出68名选手,参加全部59个项目的比赛。这是我国第7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也是我国参赛项目、参赛选手最多的一届。经过激烈角逐,中国代表团夺得36金9银4铜和8个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的第一名。再次荣膺“阿尔伯特·维达”大奖,实现了技能竞技和展示交流双丰收。
江苏9名青年技能选手参加了8个项目的竞技,共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数、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二,是我省2011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参赛人员顶级规模、项目最多、成绩最好的一次,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江苏技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高超精湛的技能水平,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江苏增添了光彩,为中国代表团出色完成参赛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江苏选手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重视,得益于参赛选手与教练团队、专家团队的精心备赛、敢拼善赢,得益于社会各方的积极响应、全力支持,包括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和宣传。对江苏选手在本届世赛中的优异表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信长星书记批示:“很好,向参赛选手、教练团队和工作人员表示祝贺,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技能大赛是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赛事,望瞄准下一次大赛早策划、早练兵,力求取得更好成绩,以此带动我省技能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许昆林省长批示:“热烈祝贺!下一届在上海举办,要早布置、早准备,争取更好成绩”。这是对全省技能人才的极大鼓舞,也是对技能人才工作的有力鞭策,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指明了方向。
世界技能大赛,比的是技能水平,赛的是工匠精神,拼的是意志品质,我省先后参加7届世赛,共有24名选手走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首枚奖牌是盐城技师学院惠希奇在2016年第43届世赛上获得的电气装置银牌,目前累计获得了8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和4个优胜奖。在本届大赛中,江苏选手勇于拼搏,挑战自我,同台竞技,不畏强手,其表现可圈可点。
一是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体参赛选手不负信长星书记“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国家队再创佳绩”的谆谆嘱托,以高昂的斗志、过硬的素质和精湛的技能勇夺5金1银1铜,金牌数、奖牌数创历年之最,金牌数超往届总和。夺得金牌的5名选手全部来自我省技工院校,彰显近年来技工教育坚持技能定位、保持技校特色,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取得很明显的成效。目前,全省92所学校开设了工学一体化课程,40所学校入围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138个专业入围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
二是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打赢了一场攻坚翻身仗。盐城技师学院赵智俊夺得电气装置项目金牌,实现我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南京技师学院杨艺杰、吴中技师学院李骏飞分别夺得水处理技术项目、烘焙项目金牌,追平我国历史最好成绩;苏州技师学院曹佳豪、吴中技师学院刘欣茹分别为中国首次夺得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糖艺/西点制作这2个项目的金牌;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田闰、周秧锋首次出征就摘得混凝土建筑项目银牌;徐州技师学院王子桐夺得餐厅服务项目铜牌,是该项目中国首块奖牌。青春不负韶华,努力终有收获,江苏选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为江苏赢得了新的荣光,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再次证明学历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努力和奋斗才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学技能一样成才,有技能一样报国。我省技工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7万名毕业生,66%达到中级工水平,34%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技工院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广大技校学生正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三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涌现了一批技能佼佼者。我们欣喜的看到,我省夺牌项目从原先的2-3个拓展到如今的8个,项目涵盖结构与建筑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个人服务等领域,大多属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从一个重要方面说明,我省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能力越来越强,成长空间慢慢的变大,这与我们常态化开展“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推动竞赛成果转化密不可分。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促进了一大批技能人才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为确保世赛选手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投入到集训备赛中,全省各地人社部门、集训基地、选手所在单位和教练团队、专家团队等各自下好先手棋,全局做到一盘棋,在每一枚奖牌背后同样凝聚着他们无私奉献和艰辛努力。
各位记者朋友们,赛事有期,赛道无限。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已经圆满落幕,建强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转化应用参赛成果。围绕世赛项目的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赛规则、选手成长、职业素养等核心内容,深入开展系列研究,加强技术技能传承,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推动世赛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养更多新时代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二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释放“世赛效应”,多措并举在全社会讲好技能健儿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技术技能人才在各自岗位上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引导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群体坚定不移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技能力量。三是积极备战下届世赛。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6年在中国上海举办,面对马上就要来临的世赛“中国时间”“上海时段”,我们将系统总结既往参赛经验,更看重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更大力度投入技能事业发展,特别是在新的世赛备战周期逐步的提升训练和比赛水平,攻克技能难题,锤炼绝技绝活,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和期待。
大家上午好,我是世赛烘焙项目中国教练组的专家。王森团队从第44届世赛开始承担烘焙、糖艺西点项目的世赛选手集训及培养工作,共取得3金、1银、1铜、1优胜的佳绩。本届大赛,吴中技师学院李俊飞、刘欣茹两位选手分别获得烘焙、糖艺西点项目的金牌。此次夺冠意义非凡,我们在烘焙和糖艺西点的发源地——法国夺得了他们最具优势的项目金牌,这就好比法国人在中餐领域赢得比赛,难度可想而知。在第44届世赛上,王森团队选手蔡叶昭在烘焙项目中夺冠,首次打破了欧美长期垄断烘焙项目的局面,同时,糖艺/西点制作项目选手吕浩然,获得优胜奖,也是中国在甜品领域世界赛事中的首次突破。本届大赛,我们又斩获两枚金牌,登上巅峰,在烘焙项目中,李俊飞以法国巴黎铁塔为主题,采用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制作艺术面包,未用任何粘合剂,震惊了全场国外专家,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这是结构力学的巅峰之作。而在糖艺西点项目中,刘欣茹的产品设计和创意构思精妙,比赛全程面带微笑,稳定从容,发挥出色,得到了各国裁判的认可,也充分体现了她深厚的功底。
本届大赛,吴中技师学院王森老师团队带领选手取得丰硕成果,我觉得以下三点特别重要:
在前期训练中,我们细抠到每个具体评分点,反复锤炼基本技术动作,确保比赛时动作稳定。在加大训练强度的同时,一直在优化训练方法,在不同的环境和温度和场地条件下,加强产品模拟,预想法国比赛中也许会出现的任何意外状况,做好对策研究,本次比赛中,出现的个别意外情况都是我们平时模拟过的,参赛选手心里有谱,发挥稳定。
相对于选手技能水平来说,心理素质更重要,虽然,这两个项目在世赛的历史上拿过奖牌,但作为世界顶级赛事,选手的心理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各类意外情况下的心理辅导方法,专业的团队为选手做好心理疏导,大赛过程中,时刻关注选手比赛情况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以放松的状态参加比赛,保证他们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专家王森老师特别注重团队作用发挥,选手从产品设计到3D打印,从技术衍生到实战操作,都需要强大的团队保障,并需要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我们预测到法国比赛的原材料可能会与国内训练材料出现偏差,影响到赛事的多个模块,我们团队提前在法国租了场地,购置了比赛原材料,第一时间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优异成绩的取得,绝不是单打独斗,必须集聚多方力量,在此,感谢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人社部门给予全方位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积极备战48届上海世赛,为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是盐城技师学院李建军,也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中国教练组组长,本届大赛我院学生赵智俊代表中国出征,获得金牌。2012年起,我院已连续6届承担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选手集训任务,共获得3金、2银、1优胜,为江苏增添了光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我们从集训工作入手,注重选手基本功锻造,强化实战交流,在不断总结提升中,全面增强选手综合能力。作为国家集训基地的盐城技师学院从严从实抓好选手的集训工作:一是专门成立世界技能大赛夺金工程工作专班。负责集训与保障工作,投入专项资金系统化建设一流的国家集训基地,购置集训设备设施耗材,全力保障集训工作;二是科学制定集训方案。在技术专家组指导下,针对选手技术技能特点,量身定做具体训练目标和计划,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细扣动作准确度和熟练度,通过模拟实战提升选手对参赛流程和时间的精准把握度,通过突发情况演练锻炼选手的应变能力;三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学习技术技能强国的集训理念,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好的经验,提升我国选手集训成效;出国交流2次,组织邀请赛1次,与国外专家在线次;四是加强团队协作训练。增强教练团队、技术上的支持团队和选手之间的配合,提高沟通效率和协作能力,确保在比赛中能够准确高效地达成目标。五是以大强度训练奠定冲金基础。在整个集训过程中,选手从始至终坚持每天6点起床,进行1小时体能,1小时英语,12小时之后技术和技能训练,教练组每日复盘总结,带领选手牢固树立夺金目标,同时注重加强心理疏导,做到张弛有度,确保大赛取得预期成果。从国赛入围、选拔出线,到本次世赛夺冠,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离不开技术团队和选手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各级人社部门的指导与帮助,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临时性变化比较多,也是最能体现选手综合能力的一届比赛,比如:一是不公布样题、材料清单、KNX设备型号;二是赛前临时决定不允许自带5件工具;三是考虑各国选手技能差异,增加2小时竞赛时间;四是根据选手的整体进度每天发放试题。这些变化对选手的综合应变能力,对选手的作品精度、质量和准确性提出更加高的要求。为应对变化、克服困难,技术团队赛前及时作出调整了参赛预案,每天对当日比赛情况做复盘,分析问题、反复推敲所有的环节,合理规划次日工作。在做好对选手参赛技术工作保障的同时,为确保选手能保持充沛体能、最佳状态参赛,我们在省人社厅保障团的领导下,合理调整节奏,从饮食、作息、心理、交通等方面对选手参赛给予充分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分析总结本届世赛经验,一直在优化选手集训培养模式,高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将世赛经验融入到工学一体化教学中,注重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培育更多更专的世赛苗子,继续为江苏在2026年上海世赛中取得更加优异成绩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家好!我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的金牌选手赵智俊,就读于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分享我的喜悦和感悟。
为了参加本次世界技能大赛,我历经了六年的艰苦集训,每天坚持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不断地钻研技术难题,反复地进行实践操作,先后在省赛、国赛、世赛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实现了夺金梦。在备战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我的教练团队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悉心的关怀,他们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经验,让我慢慢的提升。我的领导们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他们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还有我的队友们,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进步,共同为了梦想而努力。
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江苏团队。金牌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的激励。我深切地体会到,技能可以创造美好未来,但成功需要坚持,奋斗才能有收获,付出才会有回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为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技能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技能学习的队伍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大家好!我叫杨艺杰,是南京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刚刚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中夺得金牌。非常荣幸在这里向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我的参赛经历和感受。
水处理技术项目考核模块多,难度大,知识和技能覆盖面广,模块之间专业跨度大,覆盖化学、生物、环境工程、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我苦练基本功,对不擅长的模块加强学习和研究,不间断地积累经验。本届大赛更看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考核,不仅要对设施设备熟练掌握,还要对一些“未知模块”和“神秘物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临场应用、组合。我能够高效完成竞赛任务,得益于教练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研究指导和我多年训练所磨练出的精度、准度和速度。
水处理技术项目连续三次作为世界技能大赛赛项,我也在国内经历了连续三届国家队的选拔和淘汰。七年磨一剑,丰富的大赛经历,淬炼了我的意志,也加快了我的成长。七年前,当我看到中国选手在第44届世赛舞台上为国争光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上世赛舞台代表中国展示当代青年的技能风采。如今,我终于梦想成真,让五星红旗在世界的舞台上飘扬。夺得世赛金牌,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的充分展示,我们生逢这样一个格外的重视技能人才的伟大时代是何其之幸。
现在,我是南京技师学院的一名实训教师,正在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去激励和培养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好,我叫曹佳豪,来自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在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金牌。对于这块金牌的取得,我要感谢国家给予我们追梦圆梦的平台,感谢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专家组、学院领导和教练的一路相伴和坚强保障!
2018年,我在学院的一次活动中接触到了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并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校内选拔,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商务软件项目银牌,并在后续国家队考核中止步第二名,但是这并未让我放弃,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于是我加大训练强度,经过三年沉淀,终于在第二届国赛场上圆了金牌梦,并在后续国家队5进1考核中成功晋级,成为中国队正选选手。
本届世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是历届变化最大的一次,我们应该从数据清洗、数据分析、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可视化等多个角度完成竞赛模块,同时今年本赛项还取消了人工翻译,改用AI翻译工具。面对种种变化,专家组、教练组迅速调整了训练策略和方案,最后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得技能“奥林匹克”的桂冠。
通过竞赛,我从技术小白成长为世界冠军,从学生变身为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是技能改变了我的人生,是技能实现了我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我愿用我的亲身经历和专业技能,为更多的人带来改变,我更希望自己也能够像我的教练杜润老师一样,培养更多优秀竞赛选手,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大家好!我叫李骏飞,来自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选手。在本届世赛的主办地法国,一个面包底蕴非常浓厚的国家获得金牌,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持续关注,离不开各级政府和人社部门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关心,特别是吴中技师学院对我训练上的全力支持和全力保障。同时我更想感谢引领我走向技能成长道路的王森老师,以及培养指导我的冠军教练团队。
本届世赛备赛集训持续了两年多,期间教练团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学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烘焙项目受不一样的材料、温度、湿度、环境设备的影响非常大,为了这次世赛,我们很早就在国内不同的烘焙基地进行训练,甚至到法国当地的面粉厂参观学习,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场地设备,感受当地的面包文化,并调整时差为比赛做准备。但是在烘焙文化起源国比赛,与全世界最拔尖的选手去竞争,难度可想而知。比赛是紧张激烈的,期间时不时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为你驻足、点赞,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我要在世界面前展现出中国技能人才的风采风貌。最终,我经受住了考验,顺利夺得了冠军。
接下来,我将好好总结这两年的竞赛经验,分享给更多热爱技能或想从事烘焙行业的同学们,让他们充分了解技能成长之路,继而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抱负!
大家好!我叫刘欣茹,是来自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的一名学生,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为祖国获得了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首枚金牌,很荣幸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我的参赛体会和感悟。
糖艺/西点制作是一项集艺术、技术和美食于一体的竞赛项目,要求参赛选手通过自身的艺术才能和美食禀赋,为各种不同场合制作花样多变的美味糕点。刚开始有效学习拉糖工艺时,拉扯高温糖块烫出的一个个水泡、大型作品拼装时突然倾倒侧翻、高强度训练引发的肩周炎疼痛……理想和现实的差异给过我沉重的打击。但每一次遇到困难时,我的队友、我的教练们都会为我打气,帮我一起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经历了无数次的模拟练习,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总结,当我来到比赛现场,看到工位的一瞬间,还是有一些恍惚,但我告诉自己,没什么怕的,因为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有我的国家,有我的团队,有我的家人。
闭幕式时,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选手领奖,既激动又兴奋,服务类项目排在最后一批领奖,内心激动的情绪也达到了顶峰,直到最后一刻我才清楚自己是第一名,拿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金牌。走下领奖台,我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非常感恩祖国的伟大,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专家教练团队专业的指导,感谢学校精心培养和全力保障!
将来,我想成为一名糖艺专业的老师,为技工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为技能人才培养作一份贡献。
大家好!我叫田闰,来自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银牌获得者,先后获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混凝土项目金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省三好学生、常州市最美职校生等荣誉称号。
初入作为世赛集训基地的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校园,学长们在赛场上奋斗的身影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烙印。从那时起,“技能梦”的种子就已经在我的心里悄悄埋下。一路走来,我和我的队友周秧锋组成“最强搭档”,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切磋技艺、一同成长,也在日复一日的互相支撑与鼓励中练就了极高的默契度。我们先后经历了省赛、省集训队选拔赛、国赛、世赛选拔赛,并经历了集训队的多次阶段性考核,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中国队站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
在法国里昂,面对赛项时间、施工要求、出题模式、制作工序等出现的新变化,我们从始至终保持着冷静和专注,坚决不被场外因素所影响,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个赛事节点。备赛以来的辛苦与汗水,在我们踏上领奖台的那一刻,都化作了喜悦、骄傲与自豪。我深深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天的成功来自平日的刻苦勤奋、努力拼搏。
我将以此次比赛为新的起点,脚踏实地,勤学苦练,逐步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服务技能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大家好!我叫周秧锋,今年22岁,来自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银牌获得者,先后获得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项目金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一等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最美职校生等荣誉称号。
今年9月,我和我的队友田闰代表中国参加了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该赛项工序节点近100多项,且精度要求水平、垂直误差不超过1毫米,比赛历时4天,持续22小时。这是一场我们与世界强队的遭遇战,首次遇到盲题,且比赛时间较上一届有所调整,这不仅是对技能,更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极大考验。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手动搬运近9吨重的材料,先后完成墙、梁、板、柱的模板搭建与拆除、钢筋的加工与绑扎、混凝土的浇筑等一系列步骤。
备赛的无数个日夜里,在教练团队的专业指导下,我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与热情,反复钻研技术要点,不断进行实践操作,力求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当我身披国旗站在领奖台上,看着现场热闹欢呼的人群,心中百感交集:有苦尽甘来的感触,有发自肺腑的感恩,有恰逢盛世的感慨,更有对日新月异、日渐强大祖国的自豪。
接下来,我将以此次比赛为新的起点,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持续提升技能水平,坚定不移的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大家好!我叫王子桐,是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2020级学生,在第47届世赛餐厅服务项目中荣获铜牌。这枚奖牌意义非凡,它见证了我们在欧洲强国长期垄断领域的突破,实现了我们团队最初的目标,让中国服务登上了世界领奖台!中国队从第43届世赛开始参赛,此前最好成绩是第9名,本届大赛获得的铜牌是中国在餐厅服务项目上的第一块奖牌。
获奖那一刻,泪水与笑容交织,激动万分。教练团队在观众席上同样沸腾,热泪盈眶,因为我们共同打破了历史,让中国服务闪耀世界舞台。这份荣耀,是祖国强大后盾的实证,是教练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晶,也是家人朋友无私支持的成果。
我深感荣幸,能身处技能人才备受重视的时代,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徐州技师学院的全力以赴,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教练团队和队友的专业与奉献,引领我跨越重重难关,教会我坚韧与自信;家人朋友的默默支持,是我坚实的情感后盾,让我在疲惫与迷茫时重燃斗志。
备赛之路,是对“匠心”精神的深刻诠释,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这枚铜牌,既是对我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责任的期许。我将以此为动力,持续提升自我,勇于创新,为技能事业添砖加瓦。同时,我期望我的成功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技能学习,用技能点亮梦想,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