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检察官姐姐,我现在很喜欢自己的专业,等我学成了开个烘焙店,一定让你尝尝我的手艺。”小军(化名)向帮教他的检察官说。
15岁的小军正值叛逆的年纪,萌生了盗窃的念头。一天,小军看到路边一排停放的车辆,决定挨个拉车门试试,如果恰好有车辆忘记上锁,也许自己就能从车里找到一些现金。刚开始拉车门时,小军很紧张,怕被偶尔路过的行人发现,更怕被监控拍到,在一次拉开车门后,小军进车翻找,发现车内放有两捆现金,还有一些零钱,他怕被发现,就只拿走了零钱。
有了一些“经验”后,小军的胆子慢慢大了起来,一旦有能拉开车门的车辆,就直接进去翻找,把车里所有值钱物品全部拿走。2024年2月的一天凌晨,小军又在街头拉车门时,被巡逻民警发现并带到公安机关,民警发现他身上藏有大额现金,查清了他盗窃的事实。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对小军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对于违法犯罪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只能作出行政处罚,或者不予处罚,这让许多罪错未成年人对法律缺乏必要的敬畏,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任静静介绍。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把预防关口前移,提前介入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联合公安机关,针对所有罪错未成年人,根据主观恶性、行为性质、再犯可能性等划分为关切、着重关注、普通关注三个等级,通过公安机关管控平台,发出“红、橙、黄”三色预警,并根据不同的颜色对不同层级的罪错未成年人进行有区别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帮扶。
根据管控平台设置,小军的预警信息为最严重级别“红色”。为了最大限度挽救小军,办案检察官结合小军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因素做综合评估,为其制定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帮教方案,并实行动态评估。检察院采取“四帮一”的模式,即“一名民警+一名教师+一名乡镇干部+一名社区工作者”对小军做固定帮扶,同时小军还需要接受固定的法治课程和强制性的家庭教育,坚持一天一打卡、一周一面谈、一月一总结。
精准个性化的帮教让小军真正认识到自己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严重性,他非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在检察官的帮助下,小军最终到一所职业学校学习烘焙技能,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据任静静介绍,像小军这样的一种情况并非个例。为了系统做好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教,庆云县检察院依托社区,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帮助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并逐渐探索出“一人一档、双向协作、三色预警”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形成了规范化、精准化、多元化的观护帮教模式。
在这种观护帮教模式下,检察官为每一位罪错未成年人建立专门的档案,制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帮教方案,并与社区进行双向协作,资源共享。一方面,检察院依托社区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针对性的帮教;另一方面,为社区提供日常的法治宣传,培养专门的司法社工,以便更好地为办案提供帮助,实现互助共赢。
“这种模式既有明确的目的性又有普适性,既有专业性又有社会性,既精准全面又灵活可操作。另外,帮教过程全程留痕,以便随时评估,随时调整帮教方案,也便于诉讼全过程了解帮教情况。”任静静说。
为做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庆云县检察院还打造了“检察官+教师”“检察官+家庭教育指导师”“检察官+司法社工”双师课堂,紧贴受众需求,创新宣讲形式,结合涉网、性侵、校园霸凌等涉未成年人案件高发等问题,精准研发课程,努力提升宣传效果,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庆云县检察院借助卫健部门育前教育、教育部门家长学校、妇联家风学堂等形式,慢慢地加强监护人的监护意识,提升监护能力。该院与有关部门会签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办法,向履职不力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真正让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不再作“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