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早在国民革命时期就已经是一员骁将,1927年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名将一块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此后领导的武装力量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型战役,是我军不可多得的“军神”之一。
之所以会打仗,与他热爱学习军事理论有关,早在20岁时他就已经熟读《孙子》《吴子》等中国古典兵法军事著作,1928年还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学成归国后一直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
正因为有了中国古典战术兵法的基础,再加持西方军事操典,使得带兵作战相当厉害,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几乎是逢战必胜,被当地百姓称为“常胜将军”。
解放战争胜利后,逐渐淡化出军队,建议中央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军事学院,为了办好这所军校,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但亲自撰写教材,还经常亲自登台授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军官。
可以说,在军事理论上,是有着很高造诣的,实际上,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经常给的一些将领“上课”,让敌人“受益匪浅”。
抗战胜利后,与相继组织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连续取得两场胜利,大大打击了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全方面爆发后,由于各解放区都陷入到军的重兵围困当中,1946年8月中央希望刘邓能够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出击陇海线,打乱的进攻路线,牵制住敌军。在出击陇海线作战中,刘邓大军破坏铁路300多里,歼敌一万三千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从1946年8月29日蒋介石发布的作战命令中,就能够想到老蒋气急败坏的样子,“部经各部反击,伤亡惨重,开始向北溃退,徐、郑两绥署各部必须予以彻底歼灭”,并且任命刘峙为总指挥“限七日内完成”。
想要在七天内彻底攻占晋冀鲁豫军区这得多狂妄,位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交汇处的晋冀鲁豫是领导下的最有实力的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时,辖区内拥有2400万人口,部队发展到30万人。
老蒋的狂妄是有资本的,这一次老蒋集结了14个整编师,合计30万兵力的重兵,而刘邓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10万,我军虽然擅长以少打多,但是以10万军队,去攻打这中间还包括整编第11师、第5军五大王牌军中两个的30万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敌人都打上门来了,不打又能怎么办,刘邓充分的发挥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优良传统,既然无法与30万人同时作战,那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中一部,这也是我党领导下军队最擅长的打法。
当时蒋介石虽然调集30万大军,但是却从郑州和徐州两个方向来,而每个方向出兵都是分进合击,兵分三路,这样下去14个整编师分到六路里面,一路也就2个整编师左右。
在众多路兵马中,刘邓一眼就看中了从郑州开来的军整编第3师。的整编师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之前的一个军,绝对不可以小瞧,整编第3师全师1.7万人,清一色美械装备,战斗力不亚于五大王牌军。
其师长赵锡田是黄埔四期毕业,与是同期的学员,黄埔一期和四期历来都是蒋介石的嫡系,相比于一般的嫡系来说,赵锡田还有更深的背景,其舅舅是蒋介石五虎将中的顾祝同,其恩师为五虎将中的刘峙,有这两个人给撑腰,想要不飘都不行。
早在抗战时期赵锡田就被派到缅甸刷战功,所以赵锡田骄傲得很,在还没有出兵的时候就放狠下线师还从未遇到过对手。”之所以选择赵锡田的整编第3师,除了赵锡田太骄傲外,根本原因是整编第3师虽然与整编第47师走一路,但是相隔距离较远,便于分割包抄。
当刘邓将作战计划上报后,当即回复:“俟敌3师两旅进至适当位置后,集中全力歼其一旅,而后再歼其一旅!该师系中央军,如能歼灭影响必大。”
可以说,能够在解放战争初期歼灭一股重要中央军是十分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事情,但是整编第11师和第5军实力太强,指挥官又都是货真价实从抗日战场上厮杀过来的,想来想去,还是整编第3师的长官赵锡田是个窝囊废好打,不捏这个软柿子都对不起他的嚣张劲儿。
最主要的一点,是从郑州和徐州两个方向发兵,从徐州出来的基本都是中央军,而从郑州出来的只有整编第3师是中央军,其他都是杂牌军,按照刘邓的计划,如嚣张跋扈的整编第3师被围,其他杂牌军未必能拼死相救。所以,赵锡田就被“幸运”的选中了。
如何能够“请君入瓮”,把赵锡田部与其他军队分散开来,就成为一个问题了,精通传统兵法的决定给赵锡田好好上一课。为了引诱赵锡田脱离大部队,故意放出两个团当诱饵,而把主力部队隐蔽在后方,形成一个口袋阵,一旦赵锡田入了口袋阵就让他插翅难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毕竟赵锡田是名副其实的黄埔毕业生,又打过几年仗,拙劣的战术肯定不能让其就范,而且为了让赵锡田立功,刘峙专门派了飞机充当“眼”,派了坦克做掩护。
于是,让部队下“血本”,让充当两个团的部队可以适当放弃一些武器,以诱惑赵锡田部。赵锡田为了夺头功,部队开得很快,遇到部就是一顿轰炸,部则迅速撤退,不与其硬拼。
赵锡田一看,这晋冀鲁豫全是草包啊!我整3师才是威武霸气,因此下令部队全速开进,他的参谋们觉得不对劲,说号称八路军的军神,打仗如神机妙算,怎会是这样顺利,小心中了共军的埋伏。
自持曾经与红军多次交手的赵锡田给这帮小年轻的军校毕业参谋解释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与打交道的年头不多。看看防御阵地上丢弃的这么多东西就知道了,除了军装和背包之外,还有扔掉的,如果是从容撤离的话,他们绝不会丢弃哪怕是一块擦枪布和一根烤火的柴火棍儿。”
“军队一向离开村庄的时候,都会打扫院子挑满水缸,现在他们住过的村子里又脏又乱,不是仓皇逃窜还能是什么?”参谋们一听赵锡田这样说,也觉得有道理,毕竟师长也是见过大场面的。
几天行军下来,其他各部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抵抗,唯有赵锡田部在遭遇抵抗后能够“打得共军丢盔弃甲”连武器都丢了。
赵锡田每打下一个村庄就向蒋介石和刘峙汇报,嘉奖令不断传来,老蒋认为自身七天拿下的命令,看来还得依靠赵锡田这样的中央军才能完成,其他杂牌军压根就指望不上。面对蒋介石的嘉奖,深入腹地的赵锡田明显更飘飘然,有点找不到北了。
担心其他部抢功,赵锡田感觉飞机侦查太慢,不如他的行军速度,因此就给刘峙去电说:“飞机不需要了,凭我现有的装备,不把共军赶下黄河,就让他们回太行山去!”
军有名的草包司令刘峙在听到赵锡田的汇报后,竟然没有发觉异常,反而十分高兴,表示静候赵锡田的佳音。
到这里,总算是把赵锡田引入包围之中,围歼赵锡田的是的第2,第3,第6,第7四个纵队,人数是赵锡田部的四倍,这还是、自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摆下这样大的阵仗来招待“客人”。
到了此时,赵锡田还不清楚自己已经深陷包围圈当中,当时赵锡田部经过一个集市,看到老百姓正在热热闹闹的做生意,因此断定这里的共军早就撤退了。
实际上,这里正是刘邓打算对赵锡田发动进攻之所在,应该说,赵锡田是完全按照刘邓预想的进入阵地,没有一点意外。
9月5日,在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下达对整3师进攻的命令,午夜23点 半,赵锡田部同时遭到进攻,打得赵锡田不知所措。在四倍于己的兵力进攻下,整编第3师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慌乱之中,赵锡田随即给刘峙发电报,请求支援。
整编第47师虽然与整编第3师虽然是协同作战,却存在很大的矛盾,原来整编第47师和整编第3师都归第五绥靖区司令孙震指挥,赵锡田作为孙震的部下却从来不把孙震放在眼里,因自己是中央军嫡系,又有顾祝同和刘峙罩着,在赵锡田看来,取代孙震是迟早的事情。
此次进攻部,本来是两军一块行军,但是刘峙为了赵锡田能取得首功,给赵锡田创造了很多战机,当得知刘邓司令部设置在定陶的时候,刘峙密令赵锡田单独行进,而没有告诉孙震,孙震得知后,是费了老大的劲才追上来,后来刘峙又得知刘邓在菏泽,又临时改变作战计划,让赵锡田自己率部去菏泽。
刘峙之前屡犯兵家大忌,其实也都是求功心切,所谓富贵险中求,一旦赵锡田成功,第五绥靖区司令的位置就是赵锡田的。
此时,整编第3师陷入重围,刘峙让孙震救援,孙震本来就不爽,而整编第47师师长陈鼎勋更对赵锡田有怨言,认为他仗着有背景专抢战功,这就好像打篮球从来不往外传球的那种运动员,太“独”了。
当然,孙震也不敢不救援,随即下令整编第47师往整3师那里靠拢,但是当时整编第47师已经被调到整编第3师40里开外,刘峙担心的就是整编47师抢攻。现在是自尝恶果,陈鼎勋只派出一个团前去增援,结果出门两步遇到刘邓的阻击立即撒腿跑了回来。
看着自己的“精锐”阵地一点点丢失,赵锡田决定率部突围,再次放低姿态给曾经瞧不上的孙震致电,甚至卑微的请求,只要派出一个团到天爷庙附近接应一下就可以。
孙震却说,不是不想派人去接应,实在是共军的阻击太厉害,派过去的队伍都被打了回来,要赵锡田务必坚持阵地,想要突围也只能靠自己。
设计此仗,打赵锡田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怎会是给他突围的机会,为了可以迅速全歼整编第3师,解放区的8000民兵拿着土枪争着抢着要上阵地,但是这种硬仗肯定轮不到民兵,担任主攻的是陈锡联的3纵和杨勇的7纵,经过激战之后,顺利打下赵锡田最后的阵地。
据说在最后战斗中赵锡田被士兵打了一枪,在为其包扎的时候问其职务,赵锡田说自己是军械主任,想要以此蒙混过关,等到有机会再逃回去。
赵锡田万万没想到,被随即拉来一个俘虏询问这是军械主任吗?俘虏说这是我们的师长。得知活捉了赵锡田,当即下令:“派一个班把他送到我这里来。”
之前还在嚣张想要7天把赶到黄河以北的赵锡田,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军神”,仅仅5天过去,自己就慢慢的变成了了阶下囚。
在被俘之后,赵锡田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你们从一开始就撤退,辎重丢得遍地都是,难道是在骗我吗?”
一句话,就给这位黄埔四期的将官上了一堂军校时最基础的课:“你应该读过兵书,难道不知孙膑减灶赚庞涓的故事?”说得赵锡田是羞愧难当,本来已经是军中将师长的他,此时此刻,才清楚自己根本不会打仗!
孙膑减灶诱敌是公元前353年,魏国攻打韩国,而韩国向齐国救援,齐国派田蚡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前去攻打大梁,庞涓回师救大梁,与齐军对峙。
孙膑让齐军第一天设灶十万,第二天设灶五万,第三天设灶三万,庞涓见齐军逐日减灶,认为齐军不堪一击已经在溃逃,于是率军追击,当追至马陵时遭遇孙膑的伏击,庞涓身亡,魏太子申被俘,魏国多年打造的精锐魏武卒全军覆没,从此魏国一蹶不振,丧失争霸天下的资本。
在定陶之战中,刘邓采取“丢盔弃甲”的方式不断撤退,诱敌深入,与减灶诱敌如出一辙,此战中刘邓伤亡三千五百人,而整编第3师伤亡尽五千,被俘者高达一万两千人。
赵锡田的整3师被我军歼灭后,军全线动摇,敌援军于当日迅速撤离战场。当得知赵锡田被刘邓大军活捉后,蒋介石当即大怒“娘希匹,刘峙真是饭桶。”随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不但让刘峙检讨失败的原因,还将刘峙与他的参谋长赵子立当场撤职查办。
赵锡田这个从北伐时期就跟随老蒋,被称为老蒋五虎将中的“福将”,跟刘邓打了一仗后竟然成了“饭桶”。
其实,此次战役中,不止是赵锡田求功心切,也不止是刘峙偏袒部将,究其根本还是老蒋的七天期限把打垮本来就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
在得知刘邓定陶大胜后十分激动,1946年9月12日,新华社发表社论:“定陶大捷起到了扭转形势的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了。”
值得一说的是,被上了一堂军事课的赵锡田,后来又被上了一堂政治课,赵锡田本来以为被俘之后必死无疑,但是经过的教育之后,赵锡田和三千俘虏都被释放回家,赵锡田受委托,回到南京争取自己的老部下率部起义,还因为营救被捕员被当局逮捕入狱。
1949年蒋介石败退到台湾时,顾祝同曾要赵锡田一块到台湾去,赵锡田却和妻儿到南美巴西定居,不再与蒋介石产生瓜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虽然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但是也深知这场胜利是一场政治仗,不单单是军事仗,提高将领的军事素养迫在眉睫。
在提到吕蒙读书时,就对身边的将领说:“我们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作为德才兼备的“军神”,站出来要为国家建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为新中国国防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