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面包烘焙师的一天已然开启,樂焙滋烘培(如东大润发店)的后厨已经忙得“热火朝天”。有着12年烘焙经验的熊凯身着整洁的工作服,头戴烘焙专用头套,口罩上方露出的双眼透着专注与干劲。
在烘焙过程中,规范的着装和发型至关重要。记者穿戴整齐后,便开始了此次的烘焙之旅。由于店里所有面包均为当日新鲜制作并销售,共有30多个不一样的种类,因此烘焙师们通常会提前一天准备面团。“在制作面团时,需要严控很多材料的比例,确保面团的柔韧度。将称量好的原料倒入搅拌缸中,先以低速搅拌3分钟,再以高速搅拌6.3分钟,使面团达到出筋状态。通过‘手套膜’测试来判断搅拌是否充分,以决定是不是需要延长搅拌时间。”熊师傅耐心地向记者介绍。
为了有更直观的感受,记者也尝试了原料称重、配比、制作一个小面团,发现做起来比听起来要难得多......倒入的面粉不是多了就是少了,盐一不小心就会放多等,而熊师傅的手仿佛就是电子秤,每一步都精准无误,他笑着说:“这是十几年积淀的功夫。”
随后,熊师傅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面团,开始做造型。300克一份的面团在师傅的手里变成了橄榄形、长条形......“你要不要也试试?”熊师傅把擀面杖递给了记者。记者尝试着模仿,动作看似熟练,但擀出的面皮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边缘要么太厚,要么有气泡。不过在熊师傅的耐心指导下,记者终究是成功擀出了“长条形”的面团。揉面和擀面看似简单,但真实的操作中却需要极高的技巧。熊师傅和罗师傅每天大约要使用40斤面粉制作出500个面包,忙的时候在后厨弯着腰低着头一做就是8至10个小时,“刚开始确实不适应,腱鞘炎、颈椎病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每当看到自己制作的面包被顾客买走,尤其是有了慢慢的变多的回头客,我就觉得很满足。”
当面团二次发酵完成后,熊师傅就开始了他的创作:挤奶油、撒糖粉、挤酱汁……“店里在售面包的款式大多是目前市场上热卖的经典款以及自己店铺特色的原创款,平时我们也会利用互联网课程和资料获取面包制作新灵感。”接下来,记者跟随熊师傅做了迷你肠仔、猪排蛋堡、乳酪松松、豆乳蛋挞等产品。
店内客流量明显多了起来,不少顾客都是被刚出炉面包的香味吸引而来。记者看着自己参与制作的面包被客人买走,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真正体验到了属于烘焙师的“甜蜜”时刻。熊师傅坦言:“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顾客们可以在小小的面包中获得幸福和满足。”
我真正做起这份工作时,发现并没那么简单。烘焙不仅是手艺,更是耐心与坚持的较量。烘焙师们用双手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甜蜜的世界,但这份甜蜜的背后,可能是腱鞘炎、颈椎病,是无数个日夜的辛苦付出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坚守。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的时候也真心的为师傅们竖起大拇指吧!